• 現前地〈六地〉住心~十種相徹觀緣起 兼論人死了到哪去 第七單元 郭周順

  •    人死了到哪去?我想大家都有這個疑問。

       佛陀的一個弟子叫摩訶難同樣有這樣的疑問跟煩惱,有一天他忍不住跑去問佛陀這個問題,佛陀打一個比喻說:就像長在河邊的一棵樹,它一直往河的一邊頃斜生長,有一天這棵樹真的倒下了,絕不會往其他的方向倒,而會往河裡倒。你平常已經養成了持戒佈施的習慣,死後最少也會往生人道或天道繼續學佛。

       所以死後到哪去?不要問別人,問自己就知道了。樹的頃斜是慢慢形成的,如果我們及早發現頃斜的方向錯了,我們這棵樹已經往三惡道頃斜了,趕快趕快把它扶正,讓它往善道頃斜,否則等到快倒了才來念阿彌陀佛肯定來不及了!

       緣起觀是非常深奧的理論,對泡菜來講。所以下筆是很難的,我只能把所知的一點點與同學分享,有不懂或不足之處,以後再進一步的切磋吧!更希望同學有更好的見解能提出討論。

       十二有支〈因緣〉就像一個輪子,以為軸心,在三界〈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〉不斷輪迴流轉,除非已斷了無明 而達到阿羅漢果,否則是不會停止的,全部的過程都靠心  的的作用而產生不同的變化跟結果,所以有三界唯心之說。

       在第一種緣起觀~有支相續:世間受生,皆由著「我」,若離此著,則無生處。復作是念:凡夫無智,執著於「我」,常求有、無。不正思惟,起於妄行,行於邪道。罪行、福行、不動行,積集增長。於諸行中,植新種子,有漏〈煩惱〉有取〈執取〉。復起後有,生及老死。

       在第一種緣起觀,說明了因為執著於我,所以才會有支相續,一再的生死輪迴。

       第二種緣起觀~一心所攝:佛子!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:三界所有,唯是一心,如來於此,分別演說十二有支,皆依一心,如是而立。何以故?

       隨事貪欲,與心共生,心是「識」;事是「行」;於行迷惑是「無明」;與無明及心共生是「名色」;名色增長是「六處」;六處三分合為「觸」;觸共生是「受」;受無饜足是「愛」;愛攝不捨是「取」;彼諸有支生是「有」;有所起名「生」;生孰為「老」;老壞為「死」。

       所以心〈識〉是軸心,其他有支裡脫離不了心的作用!

       菩薩觀十二因緣,破無明得解脫,那我們還在不斷輪迴的凡夫怎麼辦呢?當然一下子要破無名是不可能的,但至少在輪迴中,起心動念和行住坐臥都要往善的方面,才能先住於善道,而進一步追求解脫之道!

      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andyhuang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